预约须知——液质
一、运行前准备(开机与系统检查)
环境检查:确保实验室温度、湿度在仪器要求范围内(通常为恒温20-25℃,湿度<70%),电源稳定。
检查流动相:
足量:确保所有溶剂瓶中的溶剂足够完成整个序列分析,避免中途“断粮”。
新鲜:流动相(尤其水相和含缓冲盐的)建议新鲜配制,最好不超过3天,防止微生物生长或性质变化。
脱气:使用前务必对流动相进行充分脱气(在线脱气机或超声处理),消除气泡对泵和色谱柱的影响。
标识清晰:A相、B相、清洗液等必须标识清楚,严防接错管路。
检查废液:确保废液桶有足够空间,避免废液溢出,腐蚀仪器或污染环境。
检查气源:检查氮气等辅助气体的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。气源中断会导致质谱无法正常电离和检测。
检查真空:启动质谱真空系统后,等待真空度达到稳定工作范围(通常需要数小时),期间不要进行任何操作。确认真空泵运行正常,无异响。
系统冲洗与平衡:
在连接色谱柱之前,先用流动相冲洗管路和进样器,确保无杂质和气泡。
连接色谱柱后,使用初始流动相条件,以低流速(如0.1 mL/min)开始冲洗,逐渐增加至分析流速,观察压力是否稳定且在正常范围。
正式进样前,必须让系统(尤其是色谱柱)在初始条件下充分平衡,直到基线平稳。
二、样品制备
严禁“脏”样品:样品必须澄清、无颗粒物。所有样品在进样前必须使用0.22μm的针头式滤膜过滤,这是保护色谱柱和质谱系统的最关键步骤。
避免不挥发物:绝对避免在样品或流动相中使用不挥发的盐类(如磷酸盐、氯化钠)、强酸强碱、表面活性剂(如SDS, Triton X-100)。这些物质会在离子源处沉积,迅速污染离子源,导致灵敏度急剧下降甚至信号消失。
溶剂匹配:样品溶剂的强度应尽量与流动相的初始条件匹配或更弱,否则可能导致峰形变差(峰展宽、分叉)。
浓度适当:避免进样浓度过高,以免污染系统、产生交叉残留(Carryover)或使检测器饱和。如果不确定,从稀释后的样品开始测试。
基质处理:对于生物样本(血浆、尿液、组织等)或复杂基质样品,必须进行有效的预处理,如蛋白沉淀(PPT)、液液萃取(LLE)或固相萃取(SPE),以去除大部分基质干扰物。
三、方法建立与运行中
柱温与流速:设置的流速和柱温需在色谱柱的建议承受范围内。
质谱参数优化:对于新化合物,需要对离子源参数(如喷雾电压、雾化气、干燥气温度和流速等)和质谱参数(如碰撞能量、碎裂电压等)进行优化,以获得最佳灵敏度和信号。
先运行空白和标样:在分析未知样品前,先运行溶剂空白,检查系统洁净度和背景干扰。然后运行标准品,确认保留时间、峰形和响应。
实时监控:
压力监控:密切关注LC泵的压力曲线。压力突然升高可能意味着堵塞;压力突然下降或剧烈波动可能意味着泄漏或气泡。
色谱图监控:观察基线是否平稳,出峰是否正常。
做好记录:详细记录实验日志,包括样品信息、使用方法、运行序列、仪器状态以及任何异常现象,便于日后问题追溯。
四、运行后处理(关机与维护)
色谱柱清洗:分析结束后,不要立即关机。必须用强溶剂(如高比例的乙腈或甲醇)长时间冲洗色谱柱和系统,将样品残留和强保留物质洗出。
色谱柱保存:若长时间不使用,应将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,用合适的溶剂(通常是乙腈或甲醇)保存,并拧紧堵头,防止柱内填料干涸。
系统关机顺序:
先关闭LC的检测器(如DAD),然后停止泵的流动相输送。
关闭MS的离子源(停止加热和气体供应)。
通常不建议关闭质谱的真空系统,除非需要长期关机(数周以上)或进行内部维护。频繁开关真空会缩短涡轮分子泵的寿命。
最后关闭软件和电脑。
定期维护:根据使用频率和样品洁净度,定期清洗离子源(毛细管、锥孔等),并按照仪器手册指导进行校准(Tuning & Calibration)以保证质量轴的准确性和灵敏度。
五、核心通用原则
洁净至上:从溶剂、样品瓶、移液器吸头到样品本身,整个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极致洁净。LC-MS对污染极其敏感。
使用LC-MS级溶剂:务必使用LC-MS级别或更高纯度的溶剂和添加剂(如甲酸、乙酸铵),普通HPLC级的试剂可能含有干扰质谱检测的杂质。
循序渐进,耐心细致:LC-MS不是一台“即插即用”的设备。无论是方法开发还是日常分析,都需要耐心和细致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
先软后硬:遇到问题时,先从软件设置、方法参数、流动相和样品等“软”件着手排查,再考虑硬件故障。